一心雙週報

2021.03.22

開箱一心書苑之【一心食堂】
文 / 修毅 圖 / 修毅

民以食為天,每天的吃飯其實是我們生存必要的條件之一,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也就會是我們的課程之一。

在一心書苑,每週會有兩天的中餐必需要自己煮,當初這樣的設定,就是要讓孩子們知道如何料理自己生存的條件。在煮飯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不同的狀況,有些甚至是人跟人之間的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我們學習的主軸。

當然,除了做出來的飯菜能不能吃之外,我們更應該要去了解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從食物的來源、食物的營養素、甚至是食物的歷史,都會是我們要學習的項目。

還記得在國外讀書的時候,一段時間,總是會想起媽媽做過的菜,然後約幾個好朋友到唐人街去品嚐我們的家鄉味,打打牙祭。這時候吃飯已經不只是為了生存的目的,而是一種對家的記憶。

我們第一週的自煮過程,按照同學說的,那幾乎是傳說中的【暗黑料理】,但是同學們還是很捧場的一掃而空。之後在我們的食藝課程老師,婷如老師,的指導之下,孩子們漸漸地發現,煮飯做菜還是有一些眉眉角角,其實也就是一些做菜的邏輯,例如爆香的原則、收乾的概念等等,想不到短短的幾週之後,孩子們做菜的節奏也慢慢的掌握了,不再需要兩節課來做菜,在工作分配之後,兩個負責煮飯的同學,也可以盡量讓大家準時開動用餐。

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挑戰還很多,但是當孩子慢慢養出面對問題的態度之後,問題或許就不會是問題了。

來一場傾聽式的親師座談會吧!
文 / 玟卉 圖 / 修毅

「孩子,能否給我們一些空間?」

我一直記得著我在親師座談會上對留下來等待會議結束的學生們說的一句話。一心書苑第一學期的期初家長座談會,身為導師的我一直在想該如何進行。四個孩子的個性迥異,也代表著來自四個相當不同的家庭,我猜想能夠如此勇敢將孩子交到我們手中的家長想必已經做了許多功課,我們也不必再再強調我們課程對於孩子的好處,那親師座談會上家長需要的是什麼呢?

我想起在種籽實小實習的經驗,發現家長成為孩子與老師最佳的盟友,我也十分同意擁有「自我覺察」的家長必定能夠培養出更有覺察力的孩子,家庭其實才是教育最初的開端,我們如何彼此信任與了解或許才是親師座談會最重要的目的吧!

於是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認識這群家長,用心傾聽並且期待與他們有更深刻的對話。在活動中也刻意將部分的闡述焦點放在「家長」本身,讓家長們意識到他們除了是誰的爸爸、誰的媽媽之外,他們同時也是一個擁有情緒與個性的獨立個體,當我們在努力傾聽孩子的時候,似乎沒有人來聆聽家長,所以才說出「孩子,能否給我們一些空間?」這句話,讓我能夠創造一個家長能夠安心討論、我能專心聆聽的空間。

當學習,內化為自主。
孩子,你 自由了…
文 / 鈐鈴 圖 / 鈐鈴

每週幾個教學時數,需要錙銖必較嗎?
如果,
我們會覺得3堂/週、4堂/週很有差,
那真的要好好檢視自己的教學信念與思維了。
“孩子需要我們巨細靡遺的把每個細節都帶過一次,
才有機會學會,是嗎?

其實,不是的。
當孩子想學習的時候,
他會使勁辦法把他學起來,
他會主動向你諮詢。
如果,
孩子的動力與企圖心還未達到,
那麼,
很多學習的“樣貌”都只是表象,
教學者 心安了(因為教 完 了),
學習者 也 平 安 了(因為聽 完 了)。
我們得要有這樣的認知,
並且真誠的面對 接受 這樣不美好的事實。
那…我們現場到底在忙什麼?
有時候,我反思這事兒,
發現
現場畢竟還有不少懵懵懂懂的孩子,
當他被安排在一般教學場域學習時,
在還沒有很排斥學習時,
跟著聽 跟著學
好像也能有些回事吧。
(白話點,就是“有些收獲”)
於是,
我們在現場 還是得 努力 教XD

九年前,
我在一所公辦民營國中小學任教,
我們在數學與自然領域,努力落實
“自主學習力養成”計畫。
看到課堂間主動諮詢、課後自主學習的現象慢慢出現,
令人欣慰。
那些自主學習的畫面,
令人相信
“我們的教育 真的要翻轉啊!”
那是 9年前的事了。

109(2)在壯圍國中,
一心書苑共學團陪伴孩子
自我探索、自主學習。
祈願 孩子的每一步
是如此的踏實 美好。

中性練習

凡事都是中性的
在思考時是個很重要的態度
但偏偏這很違反我們的慣性

因此在這學期每週上課的同學
我加入了中性練習的設計
有的人用事件來練習看到正反面
有的人用詞彙來練習看到正反面

而有趣的是
在討論過程中透過同學的描述
我們發現了原來思考
是一種自己和自己提問
還有各種觀點對話的過程
也是自言自語的一種

除此之外還在討論過程中
釐清了為什麼同學無法放慢速度說話
為什麼有人說話總是很簡短

為什麼一樣的表現
有的同學認為是躁動
有的卻不認為是躁動

中性的看待
躁動和活潑描述的是一樣的行為
但前者是負面後者卻是正面
差異只在於有沒有認為對方失控

這樣的發現讓人感到有趣極了
真心感謝同學們一起思考
讓我學到這麼多
我可能從來沒想過的答案

教室裡的生命教育課
文 / 玟卉 圖 / 靜盈

這兩週教室裡來了一位新成員:暗暗,牠(因為還太小不確定性別)是一隻蘇卡達象龜。孩子為何取名暗暗我想是因為我們的一位孩子「亮亮」的關係吧!我同時也在這個名字看到的意象是期待孩子們可以了解自己情緒的暗面,不一定要永遠向光,可以適時面暗,當面暗時找尋生命的寄託與連結是很重要的,或許「暗暗」這個生命能夠成為這樣的陪伴。

蒙特梭利也注重對於生命的觀察與啟發,暗暗的到來著實為一心書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我看見的是孩子的耐心與對另一個生命直覺式的關心,生活也開始有更多的目標!每日願意花時間幫暗暗泡熱水、一有太陽便會讓暗暗去曬曬太陽,連食農課程要種什麼,最後也選擇暗暗最喜歡吃的地瓜葉。

暗暗來到教室中,讓孩子打開生命的眼界,期待牠能夠陪伴孩子在學習的路上與生活更加貼近

蒙特梭利專欄 -- 做自己的主人
文 / 修毅 圖 / 修毅

那天和一位朋友聊到學習的自主性,他說,學習過程難免會變得懶散,所以需要不斷的使用外力來協助,否則學習的成效就會降低,甚至在有些實驗教育下,還會產生「不學習的自由」這樣的結果,導致後續低成就的人生。

我說,我一直以為實驗教育可以不要有這樣的結果,現在我也在蒙特梭利的教育哲學中,找到這樣的證據。

簡單的說,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被交辦的,那麼你一定會做的不甘不願,懶散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例如回到家中,父母請你打掃客廳,你打掃完之後,父母又請你打掃廁所,接著又要打掃陽台等等,大部分的人一定會越做越煩,然後想辦法逃避。就像在學校,如果每天都有不斷的小考,相信大部分的孩子,就會想要偷懶,至少當初的我就是這樣。這些東西都是因為不是我們當事人想要的,當我們被迫接受這些不是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偷懶也是必然的結果。

但是在教育現場,許多人又會從這樣的結果,推論出「偷懶是必然的現象」,所以我們要用更多的方法,例如獎勵或是責罰的方式,來避免這些偷懶的現象,但是大部分這樣做的結果,都只是延遲偷懶而已。

其實很多人也都知道,要避免這樣的現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學習的動力變成是【內在動機】,簡單的說,如果這件事情是你真心想要做的,你就會努力去完成,而且不太容易會有偷懶的現象。

就像我有位朋友正在推廣弓箭這門藝術,在這個過程當中,當然也遇到過許多的挫折,但是他也沒有想要放棄,仍然堅持不懈的努力。因為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是自己的主人,這樣子的內在動機是最強的。

在蒙特梭利的教育哲學中,孩子是放在一個準備好的環境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做各種探索與學習,而人,本來就是充滿好奇心的,在一個充滿信任的環境下,孩子就不會害怕犯錯的去嘗試各種可能,這些過程所建構出來的結果,就會深深的印在孩子的心裡。

當孩子是透過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做選擇,他就是自己的主人,他說想要學習的內容,就會比較貼近他內心的需求。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中學共學團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分迎加入【一心書苑紛絲專頁
歡迎試讀、共讀,請填寫申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