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月刊

2023.6.1
一心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協會發行
發行人:廖修毅 編輯顧問:王貞勻 實習編輯:林沛緹

【發行人的話】為什麼要校際交流
文 / 廖修毅 圖 / 編輯部

今天一早大家風塵僕僕地到台中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來進行五天的交流活動。去年我們擔任主人邀請別的團體到一心書苑來,今天我們成為客人到別人的主場來,感覺果然不太一樣。

前幾週某一蒙特梭利的創辦人到一心書苑來參訪,問到這樣的交流活動是不是蒙特梭利中學課程的必需?其實不是,但在蒙特梭利的教育中,特別強調我們個人其實是整個大環境的一小部份,尤其是在人與人的社會中,不同價值觀的存在,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我們必須學習尊重每個人觀念、價值、想法的不同,因此在中學階段如果可以適當的引進不同的文化互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目前在台灣的蒙特梭利中學規模都不大,也就是在內部要做到接觸不同價值的機會是很小的,透過交流,可以增加大家看到彼此不同的樣貌,幫助大家理解不同環境下的人是如何發展與協同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過程。

【教育現場觀察家】移地教學是場文化交流
文 / 王貞勻  圖 /王貞勻、編輯部

青少年階段對「人」會感到特別好奇,這樣的好奇也體現在一心為期一週的移地教學當中,打從確定要和上華蒙特梭利教育機構進行交流,一心同學們就開始為要接待19位老師同學們緊張著,但同時也感受到他們的興奮雀躍,因為又是一個可以認識新朋友的美好時機。

猶記第一天一心同學共同整理環境、總彩排、畫黑板準備迎接上華的到來,彼此於校門口相見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一心同學的害羞,不同的是上華同學有股熱情釋放出來,他們走了約四十幾分鐘的路程才抵達,雖然又熱又累,但他們很快地跟上活動的腳步;在堪稱最尷尬的破冰儀式裡,大家透過輪流自我介紹及參與一心安排的躲避球和大漁網遊戲洗禮後氣氛更融洽了。夜晚的美食PK賽也令人讚嘆,三組同學很快地展現出團隊感,小隊長們努力地分配工作,一同在時間內完成不同難度的料理,調味、份量掌握的剛好,大家將創意發揮在擺盤上,有走法式風格的,也有中西合併的,就在圍桌共進晚餐中看到他們彼此更熟悉一點。

第二天的微經濟課程,看見上華同學很投入於各組的教學中,咖啡組認真聽著小隊長的說明,每個都躍躍欲試,也會耐心等待輪流操作,看著他們自己泡咖啡、一起品嘗討論其中味道,是個喝咖啡的小大人啊!杯墊組小隊長仔細地介紹杯墊的歷史與用途,接著帶領上華同學打底稿及上色,看著大家一步步將空白杯墊畫上自己心目中的圖像,讓我體認到美感是從孩子內在油然而生的,且每個人對美的認知與詮釋皆獨一無二。

優格組小隊長在課程前一直緊張著,但他努力講完所準備的簡報、帶同學製作優格和幕斯,並嘗試和新朋友對話,上華同學也在靜靜聆聽及操作中給予最大支持;木工組是由兩位壯碩學長帶領,小隊長站在走廊上講解木工製作流程,接著進行工具操作,因為攸關安全性,因此小隊長時常手把手教導上華同學,在領導與被領導中各自呈現穩重、互助、創意,所有的特質自然流露。

第三天可以說是本次交流的重頭戲,要爬抹茶山啦!感受到上華的老師與同學滿心期待,很幸運當天氣候涼爽,這次我走在隊伍最前面,回頭看著大家排成長長地一條龍如同被山神召喚般邁著步伐持續向前,上山的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我們分成幾組隊伍走走停停,每組邊爬山邊聊著自己的話題彼此交流著,我和幾位體力不錯的同學一路說笑,當下也不在被還有幾公里所困擾,只管享受大自然、與人交流。在山頂看著大家一個個抵達,內心有些彭湃,也為他們突破自己同感開心,爬山的精華或許不在登頂,而是一路上的互動、陪伴與自我獨處;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天負責採買食材與煮晚餐的組別,坦蕩接受自己爬山的疲憊繼續努力完成團隊工作。

第四天一心與上華同學繼續投入在製作輕黏土模型、濾水器、畫海報等各項工作,專注工作、敞開玩耍,在動與靜之間掌握的剛剛好。夜晚的營火晚會是眾所矚目的,上華同學在這幾天奮力彩排著,一心剛組成的三棟也熬夜練習;晚會在主持人的招呼聲中展開,營火用力燃燒著,音樂、歌唱、舞蹈、詩歌、鋼琴、小提琴、跆拳道、圓周率背誦輪番演出,比手畫腳讓大家笑開懷,最後的真心話也體現青少年對人與異性的好奇,是自我表達與欣賞他人的夜晚啊!

第五天我們要暫時為活動畫下句點,早上一如往常的在教室吃早餐,上華同學陸續將行李搬上車,有些人邊在進行最後的海報設計,雖然沒有刻意提起等等即將道別,但氣氛中顯露一些不捨氣息;來到成果發表階段,各組輪流上台分享這一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儘管只是短短幾句話,皆能感受到大家對這次活動的體驗新奇且豐盛,最後進行一心重要的會議活動夕圈,大家圍成大圓述說著這幾天做的不錯的事、可以改善的議題以及心情感謝,依依不捨的氛圍更重了一些。

移地後記:

對我來說,移地教學的活動精隨在於認識每個個體的獨特性,人人都是一種文化,如何在團體活動裡尊重欣賞個別差異、勇於表達自我、友善傾聽他人、為工作與目標協同合作以及認識自我與團隊價值,這些練習將發生在每項大活動中,並透過每次的練習深化於同學們心中,也再次體認到教育的基本核心是「陪伴」,老師和同學相互陪伴,從中學習、玩耍走過最青春的青春期。

【與台南的移地教學之旅】
文 / 林沛緹 圖 / 編輯部

要跳脫一個新環境認識不同人,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在這次移地教學裡,讓我看到一心更不同的大家,以下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心同學的不同之處!

雨桓:是負責這次活動的總召,這是個辛苦也不好當的職位,負責項目很多很複雜,不只要和老師討論規劃行程,也要安排好一切,即使這個工作要花很多心力,我也從沒聽到他有任何的怨言;當上華同學向雨桓提出各種問題他也都很有耐心的回答,和任何人溝通態度都很好也有條有理。

尚文: 剛開始的第一天,尚文似乎非常緊張,自我介紹時有些忐忑,在大家玩遊戲時也表現與平常不同的躲在桌子下,令我大吃一驚,平常活潑的尚文原來也有害羞的一面。但過幾天再觀察,尚文感覺適應了許多,對孩子的包容度也很高,小孩開很大的玩笑,尚文也都是笑笑的,沒跟孩子計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爬山那天,到達山頂時大家都疲憊不堪,但他卻願意幫忙一位上華的小朋友背包包,雖然我不知道那個背包重不重,但我知道他盡所能給別人最大幫助。

喬意:有一天晚上,上華的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她的杯墊摔壞了,我知道畫一個杯墊不只需要花很多時間構想更要花很多時間完成,但她沒有生氣,只是跟對方說她覺得這次的杯墊沒有畫得很滿意,原本還想修改那個杯墊,但摔壞了她就不用改了正好省去麻煩。我覺得即便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但畢竟也需要花很多精力慢慢完成,喬意能有這麼大的包容真是不容易。

郁傑:是我們這組的小隊長,認識郁傑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是個很喜歡開玩笑、隨和的人,正是因為這種個性,讓我們這組的人一下就熟悉了起來,打破了原本有些緊張的氣氛。有次煮飯時發現我們的配料不夠無法煮蛋花湯,他不但沒有表現出焦躁不安的樣子,反倒鼓勵他們去處理青蔥,他用另一種有趣的方式去面對解決和穩定情緒,因此我們這組永遠充滿了歡笑聲。

善平:在最後一天夕圈時,聽到他們的組員說善平很好相處,也會跟其他組員好好分工合作,我心裡也很認同!在美食PK那天,大家都一直詢問善平東西的位置或如何擺放,善平總是不厭其煩的回答大家,也總看見他很樂意幫忙。

彥希:在第二天的午休,我們與上華的同學一起製作美甲,製作方法都是她教我們的,彥希也很大方的把她的材料都送給大家讓他們帶回去,雖然彥希嘴上總說照顧小孩有點麻煩,但她對孩子卻非常有耐心和愛心,從沒表現出不耐煩。在一心最後一天開檢討會時,當時她手邊正在做自己的工作,但也很主動扛起紀錄的職務,讓我感到很欣賞!

在參加這個活動前,我反覆思考是否要參加,因為有很多的顧慮。但在種種原因的考量下,我還是決定參加這個與眾不同的活動。儘管大家面對新同學時都有點緊張,但還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大方地展現出來,也讓我看到了大家很不一樣的一面,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跟大家多多交流!

 

【美感教育】做耳環聽典故
文 / 林沛緹 圖 / 王貞勻

穿耳洞可能是許多人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之一,怕顧不好耳洞,也擔心穿刺時產生的痛,但大家知道嗎?西班牙的女嬰們一出生就要穿上耳洞喔!據說是因為孩子在降生時,要以打耳洞和不打耳洞來區分孩子的性別,西班牙嬰兒戴耳環代表是女孩。如果他們沒有戴耳環,許多西班牙父母就會被別人問他們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長輩們也會有這樣的疑問。因此給小孩帶上耳環就能直接告訴所有人,這個寶寶是女生喔!當然也有許多國家有同樣的習俗存在,每個國家的意義也各不相同。

耳環源自於北方民族,起初是用來禦寒防風的金屬耳套。另一種說法則是源於醫療目的,因為耳朵上有著許多穴道,所以中國古代醫學會採用「耳針治療」來刺激穴位。但那個耳針與我們現在所認知的耳針不同,當時的「耳針」是指小毫針或皮內針。在古代,耳環不單是美觀及裝飾,而是有防禦寒風、醫用的效果。在傳統的古代也認為打耳環會破相,但個人覺得只要真心喜歡、想用耳環點綴自己,有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資訊聽聽就好,別讓迷信阻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中學共學團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招生持續進行中!! 歡迎報名試讀、共讀,請填寫申請單
歡迎加入【一心書苑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