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好孩子」標籤,看見孩子真實的樣子!
![]() 當孩子選擇一項工作而專心投入, 這就是屬於他最好的狀態! 事實上,這種「不如預期」的感受,往往來自於我們內心預設的標準,而當孩子的行為與我們的期待產生落差時,這種落差會不自覺地轉化為我們對孩子的評價與壓力。但這種評價與壓力,反而會讓孩子的發展變得更扭曲,甚至加深所謂的「不如預期」。 在《道德經》中,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這句話提醒我們,當我們為一個行為貼上「好」或「壞」的標籤時,就已經無形中創造了它的對立面。而當我們用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時,也會無形中為孩子帶來壓力,讓他們無法真正按照自己的發展軌跡成長。 順應孩子的發展傾向,而非矯正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發展傾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質,它引導著我們學習、探索,並塑造我們的成長歷程。蒙特梭利博士強調,如果孩子的發展傾向受到壓制,他們的發展就會出現偏差。 舉個例子,一位家長曾經告訴我說:「能夠自學的孩子應該都很特別,他們比較自主、比較有好奇心。」 然而,我提醒這位家長,主動學習與好奇心其實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仔細觀察剛出生的嬰兒,會發現他們總是睜著大眼睛,努力地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甚至用小手去探索世界。但為什麼隨著年齡增長,有些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反而降低了呢? 這很可能是因為大人的干擾。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時,我們會不斷地糾正、評價,甚至強加我們的價值觀。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漸放棄探索的動力,最終成為「沒有學習方向的孩子」。然而,問題並不在於孩子,而是在於我們的引導方式是否真正尊重他們的發展節奏。 學習多元與包容,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生物學家認為,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更能促進生命的繁榮。因為不同的物種可以彼此影響、互補,共同維持生態的穩定。同樣地,人類社會也需要不同性格、能力與興趣的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應該有機會找到自己可以貢獻的領域。 然而,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往往過於強調標準化與比較,而忽略了個體的多樣性。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把孩子放進一個既定的框架中比較,而是提供一個可以自由探索的環境,讓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與定位。 給孩子真正的支持,而不是控制 在蒙特梭利的理想學習環境中,大人不應該是評判者,而是支持者。我們的角色,不是告訴孩子什麼是對或錯,而是提供適當的支持與對話,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探索、犯錯、修正,並逐步發展出自己的學習動力與人生方向。 正如《The Tao of Montessori》中所說: 我們眼前的孩子,並不只是當下的他們,而是正在成長、逐漸展現潛能的個體。我們應該用耐心與理解,去看見「尚未到來的孩子」,並為他們創造適合發展的環境,而非急於干預或糾正。 教育的本質,不是讓孩子變成我們想像中的樣子,而是讓他們能夠真正成為自己。在一個充滿比較與評價的世界裡,讓我們試著放下標準,給予孩子更多信任與支持,讓他們在自由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方向。 |
- 世界和平每個人都需要有所貢獻,不只是當一個口號在喊而已!
現今人人將忙碌掛在嘴上,但真的那麼忙嗎?這些忙碌的事都是為了什麼?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嗎?無止盡的追求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對物質上的追求,物質的層面很廣,包含身體和所有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這些是追求不完的。 回到生命的本質就是「存在」,當我們都還在呼吸,就是生命最純粹的本質。那我們可以透過生命做什麼?出生、上學、結婚、生子、賺錢……?除了這些還有嗎?人類與身具來擁有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這股巨大的能量到底可以讓身為人類的我們體驗什麼?創造什麼?是值得花時間去挖掘的。 從當今的社會現況真切感受到真正開啟智慧、有意識的人極為少數,更多的可能是自以為是有智慧的人。現今的世界不需要再有更多的錢、更多的投資、更多的政治人物、更多的企業家和首富,更多無法幫助人類生命進化的這些。這些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生活方式而已,一種交換的方式而已,但大家都已經玩得太瘋狂了!瘋狂到生命的其他天賦都無法被實現,瘋狂到犧牲陪伴家人伴侶的時間、探索自己的時間,所以連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追求? 進入教育現場後,看到愈來愈多身心有狀況的小孩,不論小學還是國高中,這就是最真實的一面鏡子,反應當前社會的樣貌。這些最需要被照顧的年齡層都還沒發展好就傷痕累累了,人類世界還能走向和平嗎?大家每天忙碌的地方是有關於這些最需要被照顧和教導的孩子們嗎?所以我們在追求的其實是自己的慾望和心安。如果沒有清晰的覺知、沒有對自己誠實,這些都會從你的內心反應到外在給你看,然後你可能會看到你周圍的人傷痕累累。 要從看見到接受到有意願發自內心的給予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和人類社會,這不就是聖人嗎?對!當每個人都可以活出無條件的愛,並給出這份不需要條件的愛,世界就和平了,因為這是完整的愛,每個人都不需要爭得你死我活、不需要比較、不需要恐懼害怕。 這篇文章可以代表我目前身為教師的工作帶給我的巨大挑戰和壓力、無奈與無力以及不斷被觸發的各種反應按鈕後所想表達的。以往忍耐的習慣在這裡會嚴重內傷,也會跟自己的責任感時刻過不去!看到小孩需要被教導不說,因為不敢說怕被討厭、怕被貶低;但不說又和自己的責任感過不去,也知道不說是無法幫助孩子成長的,這是我心裡經常出現的衝突!誰可以每天反覆經歷這樣的內在挑戰,還能堅定地做好教育中成人的角色?而正在經歷這些挑戰的成人需要什麼樣的支持?世界和平每個人都需要有所貢獻,不只是當一個口號在喊而已! |
我重新愛自己的方式,是每天早上五點起來跑步
不是因為我愛加班,而是那種「這是我的店,我不顧誰顧」的責任感, 那段時間的我,說實話,活得很不健康。 有一天我照鏡子,看著鏡子裡的自己, 直到補習班結束,我突然對自己說:「好,這次我真的要重新好好愛我自己。」 這不是什麼浪漫口號,而是一種具體的生活重建。 吃得簡單,日子很滿, 其實說真的,我不是天生熱愛跑步的人, 「我不是真的那麼喜歡跑步,但不做不行。」 這句話我一直放在心裡。 有些事情,看起來像是在重複,其實是你在修復。 那是一種自律,也是一種成長。 不是華麗的那種,是很安靜,但會慢慢長出力量的那種。 所以我選擇繼續跑,不是因為我有多強, 清晨五點的街道很安靜, 我知道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你不一定要五點起來跑十公里, 每天一點點,把自己找回來, And remember — |
![]() |
![]() |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歡迎加入【一心書苑粉絲專頁】 歡迎加入【一心一心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交流社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