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月刊

2025.07.25
一心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協會發行
發行人:廖修毅 編輯:王貞勻 

目錄
  1. 【發行人的話】- 愛在孩子挫敗前:讓好奇心成為孩子最堅韌的鎧甲。廖修毅。
  2. 【教育現場觀察家】- "Help the adolescent to help himself.” 適應力來自安全感的建立。王貞勻。
  3. 【邀稿】- 愛自己,從自我覺察開始。簡楷真。

【發行人的話】
- 愛在孩子挫敗前:讓好奇心成為孩子最堅韌的鎧甲。
文 / 廖修毅 圖 / 編輯部


當自由探索的空間越大,孩子的好奇心越容易被釋放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心頭肉,從出生的那一剎那,我們就只願他們快樂、平安地長大。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大部分父母親的願望也跟著變得越來越宏大,開始希望孩子能夠順利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甚至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我們開始不斷地為孩子安排看似「完美」的學習項目,期望他們在別的孩子還懵懵懂懂時,自己的孩子已經學習超前,甚至可以跟老師對答如流,考試成績優異。 然而,這些看似豐富的安排、沉重的期待,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剝奪掉孩子最寶貴的資產——那顆閃耀著光芒的「赤子之心」。

我曾被日劇《女王教室》中的一幕深深震撼。一位學生困惑地詢問老師:「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阿久津老師毫不留情地告訴她:

    「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而是想要去做的事情。 今後你們會遇到很多很多你們不知道、不能理解的事情,也會碰到很多你們覺得美好的、開心的、不可思議的事物。這個時候,作為一個人,自然會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 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稱為人,連畜生都不如。連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了解,還能做什麼呢?」

這段話,直指核心。其實,那股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一直都充滿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您看看剛出生的孩子,他不斷地觀察這個世界,努力伸出小手,用他的一切奮力探索。但是,因為種種擔心與「為你好」的考量,我們大人開始給予孩子許多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向,甚至限制孩子做一些他們覺得有趣的探索,用各種手段交換孩子的學習。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內在開始覺得自己不再是自己,他只是一個為了符合大人期待,努力達成「好孩子」標籤的「載體」。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我們強調「發展傾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珍貴特質,它引導著我們學習、探索,並塑造我們的成長歷程。蒙特梭利博士更指出,如果孩子的發展傾向受到壓制,他們的發展就會出現偏差。

一位家長曾對我說:「能夠自學的孩子應該都很特別,他們比較自主、比較有好奇心。」我當時提醒這位家長,主動學習與好奇心其實是孩子最原始的天性。 如果你仔細觀察,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探索者。

所以,真正的愛,並不是在孩子跌倒前,就為他們鋪好所有平坦的道路;也不是在他們還沒嘗試前,就替他們選擇了「最好」的方向。真正的愛,是相信孩子內在的驅動力,順應他們的發展傾向,而非一味地矯正或規範。

「愛在孩子挫敗前」,並非要避免所有挫折,而是要在挫折來臨前,賦予孩子一顆充滿好奇、勇於探索的心,一套自我建構、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他們知道,即使跌倒,也能從中學習,因為那份源自內在的求知慾和生命力,才是他們面對未來所有挑戰,最堅韌、最無可取代的「鎧甲」。

讓我們一起放下不必要的焦慮與框架,回歸對孩子天性的信任,守護他們那份最純粹的好奇心,因為那份好奇心,將引領他們走上屬於自己的精彩道路,在人生的每一次「挫敗」中,都能自信地站起來,並從中淬煉出更強大的自己。

【教育現場觀察家】 - "Help the adolescent to help himself.”
適應力來自安全感的建立
文/王貞勻  圖/ 王貞勻

「幫助青少年來幫助他自己」,這句話是我這一週擁有的強烈感受,有幾天我經歷著內在的風暴,我認同了頭腦裡的許多思想,這些思想大多是關於評判、比較、羨慕等等,然後背後都是恐懼害怕。在我要當主廚的那一天,我感到不安,因為我不想被其中一位我認為控制力比較強的同學主導我做飯,因為我希望我的夥伴可以「幫助我成為我自己」,因為我不常下廚,所以我對煮飯沒自信。但我仍然想去嘗試和探索,想以輕鬆有趣的心態面對煮飯這件事,我知道這個經歷會讓我發現自己的更多可能性,也可能會顛覆我對煮菜的以往看法。

頓時我回憶起自己學生時代的某些片段和我目前服務的學生。為什麼當時的某些情境自己會感到有壓力或被控制,因為有某些人帶著控制的意圖想要支配他人,這時候我們如同失去靈魂,我們無法發揮自由意志。因為沒有人真正教過我在遇到控制力很強的人時,該如何去應對?以及當你看到大多數人都在面臨相同情況但是沉默和接受時,你沒有勇氣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你會害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然後被排擠。

在我成為教師後,一直面臨的挑戰就是「保持自己的平靜和穩定」,比起以往當上班族,我在教育現場經常被觸發,有時候來的又快又多,這時真的很需要休息,因為我不想傷害到學生,但我也不想傷害我自己。有許多狀況是我在當學生時曾經發生過的,然後就好像再讓我經歷一次,如果我沒有放下個人的經歷與成見,就很容易將自己投射到當事人身上,這將會再次感到痛苦!也無法真正幫助到學生。

在這個月的受訓中,我感受最強烈的是與自己的相處,在遇到每一個挑戰和困難時,我都很需要有個人的時間與空間去沉澱、消化和釋放。我需要先照顧好讓我卡關的地方,我才有辦法做其他事情,因為我不想讓自己繼續掉入同樣的困境,我想超越這些困境。有時候會想我需要把我時間做作業,但我這次花了不少時間在和自己相處、在理解我自己,也會經常問自己來這裡受訓的初衷。

我再次感受到有「穩定的成人支持」的重要性,父母、師長、朋友等等,周圍人適切和有效的支持,能夠幫助我自己來支持我自己,當這個練習愈來愈頻繁,我就能邁向自我肯定的目標,愈來愈不需要依賴外在的支持,愈來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覺得自己在某些地方很清楚自己需要和想要什麼,但經常會在人際關係的世俗價值中掙扎與妥協。因此我才會在擔任教師後,在學校和學生一起練習表達感受和需要、參加非暴力溝通的讀書會和進行一些人際溝通相關的學習,最重要的還有我的靜心練習。

因為我意識到「好好說話」的重要性,語言是很有力量的,並且無時無刻都在使用,但有多少人在學習和練習「好好說話」和「好好傾聽」?這裡指的不是咬文嚼字的技巧,而是「話語背後的動機」,有許多人是無意識在說話,有許多人是不會為自己說的話負責,因為大家都認為說話是一種本能,理所當然要說,但有多少的傷害和衝突因語言而生,它是無形但最具殺傷力的!

我能感受到自己還很接近青少年的階段,或者某些層面上就是青少年,它並不是以年紀來認定,是以這些真實的經歷來證實。所以我更加體會到青少年需要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來安放這些內在風暴,不然很有可能會被情緒和一混亂思想給吞噬!當我接受到最有力量的幫助通常是,對方給我足夠的時間去表達,讓我有時間冷靜下來,給予我具體有建設性的回饋和建議,以及讚美我已經擁有的特質,因為我很少對自己溫柔,經常都在檢視自己,所以他們是我的貴人。所以當遇到這麼有力量的人時,我真的充滿感謝!我也很願意去幫助他們。但也同時疑或這樣的人多嗎?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遇的到這樣有智慧的人。

這次的旅程受訓內容固然重要,它能幫助我校準教育工作中「準備好的成人角色」,並繼續去探索蒙特梭利教師還有哪些可能性,對我來說是興奮的!但這次的內在旅程更是我「生命的基礎」,好多次我非常抗拒自己在經歷這些我稱之為「辛苦的事」,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經歷這些?我大可以在我的舒適圈舒服的生活。但是我真的想要嗎?我可以就此滿足嗎?如果沒有這些強烈地感受和經歷,我可能無法更加同理和我有類似經驗的人( 像是我的學生 ),我可能無法更有意識地生活,我可能無法更了解我自己和世界,很感謝有反思的作業,讓我可以好好梳理自己的感受與經歷,並再次和自己對話,從文字中我可以清楚看見自己的成長與勇敢,我真的該好好欣賞和讚美我自己了!

挑選了幾張一個月以來我在美國受訓的片段,每張照片雖然我的臉上都有燦爛笑容,但它代表了我經歷各種挑戰與挫折逐步適應新環境的過程。


我的美國室友Margaret,我的溫暖支柱!


在異國有說相同語言的朋友真的很重要!


第一次負責農場的工作。


第一次當廚房助手,和我的晚餐Team!


陶藝工作坊,安靜地捏陶創作讓我感到格外平靜。


和我的美國室友在宿舍舉辦卡拉OK。


輪到當大廚了!


我煮了台式滷肉飯和味噌湯。


外出吃冰淇淋,受訓期間都要把握放風的機會呀!


每天在學校散步的日子,就是被陽光、草原、動植物包圍!

【邀稿】- 愛自己,從自我覺察開始
文 / 簡楷真 圖 / 編輯部+Gemini

那段時間裡,我有太多的「不明白」。

我不明白,為什麼「她」討厭我;不明白,「他」又為什麼要假裝不認識我。明明我們是同班同學,卻像住在不同星球上。他們心裡的感受,我既無從得知,又不敢開口求證,只能在內心反覆困惑與糾結。因為我不明白,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不喜歡我。

是的,當時的我非常在意。不只是他們兩個,班上其他同學探究的目光,也讓我如坐針氈。每當有人委婉地向我打探,我與那兩位同學之間的尷尬氣氛時,我只能故作灑脫地回答:「我不知道,我也很想知道呀~」但心裡卻焦慮地想著:「他們會不會因此覺得我是一個有問題且不值得結交的人?」

這份在意與不安,像藤蔓一樣在我心中蔓延、纏繞,最後幾乎佔據了整個腦海。我病了,不是身體的病,而是心的病。我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覆檢視有沒有哪裡做錯了,是否對不起誰。我無法停止對未來的負面想像,被自己的幻想一步步擊垮。

很幸運的是,那段日子裡,我遇見了一些願意拉我一把的人。他們像微光一樣,把我從混濁的深海中照亮。也因為他們,我得以浴火重生──沒有沉淪在那些疑問與誤解中,沒有成為自己想像中那個不被愛、不值得的人。

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訴說那些曾經的不堪,也不是為了讓創傷變成永遠停滯的理由。而是想說:我們每個人在脆弱的時刻,都可能陷入「自我懷疑」的黑洞;但只要能夠在其中稍微看見自己的感受、意識到自己的痛,那就是療癒的開始。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這樣的階段,我想給你幾個真心的建議——像朋友一樣,把這些話輕輕放進你掌心。

一、允許你自己不懂、不完美,也不討人喜歡
不是所有關係都能被解釋,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你。這件事一開始很難接受,但當你開始把焦點從「別人為什麼這樣對我」轉回「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你會開始慢慢釋放那份執著。畢竟世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的感官,也只有你可以讀取。

二、把感覺寫下來,而不是悶在心裡
文字很有力量。哪怕你不想與人傾訴,也可以為自己寫下那些混亂的感覺。寫日記、寫信給自己,甚至只是記下今天讓你想哭或想笑的一句話,都能幫助你釐清思緒,也讓痛苦不再只是模糊的情緒。

三、請求幫助,並不是脆弱的表現
當你跌倒時伸出手,那不是示弱,而是自救。心理諮詢、值得信賴的大人、理解你的朋友,他們或許無法給出解答,但可以陪你走過這段路。別一個人扛。

四、找回能讓你呼吸的日常節奏
去做一些讓你暫時抽離焦慮的事情。哪怕只是散步、畫畫、烤蛋糕、看小狗影片。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其實是在幫你與自己的生活重新建立連結,提醒你:世界沒有變得全然冰冷,它依然有溫度。

楷真
在她高二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來到一心
靈動的眼神中,藏不住她強大的氣場
但是也會在偶然間閃過對環境的恐懼與憂傷

療傷 是我們都會經歷的過程
在這裡
我們只是想讓大家可以好好的相處
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很開心看到楷真快樂畢業
也更清楚自己的方向與追求
祝福她

五、永遠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溫柔
如果世界不夠溫柔,請你成為自己的庇護所。你可以悲傷、可以崩潰、可以不理解這一切,但請不要對自己苛刻。你的價值從來不是由別人的態度來決定的。

如果你正在痛裡掙扎,希望這篇文章能像一盞燈,在你看不清方向的時候,給你一點點光。而如果你已經走出傷痛,也別忘了,那些曾經痛苦的夜晚,其實是讓你成為現在的你。 你值得被理解,也值得幸福。

祝福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永遠真誠、熱烈、自由。

當你充分的愛著自己,整個世界都將變得絢爛美麗。


當陰霾漸漸消失,我們都要迎向陽光,好好的照顧自己。

【重要記事】
  1. 【試讀規劃】
    下學期因為有海外參訪行程,申請試讀將延自2025年10月開始受理。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歡迎加入【一心書苑粉絲專頁
歡迎加入【一心一心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交流社群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