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雙週報

2021.04.20

夥伴的力量
文 / 玟卉 圖 / 玟卉

近日一心書苑偶爾有一些新夥伴的加入,有國二共學基地的哥哥,也有小四想來學習自主的弟弟。

有了越來越多夥伴的加入,一心書苑除了更加熱鬧外,也看見孩子不同的一面。

同為國二的孩子有了同儕的切磋與競爭顯得更有活力、其他孩子也因為弟弟的加入展現出溫柔、主動的一面!

開箱一心書苑之【自學的力量】
文 / 修毅 圖 / 修毅

今天八年級的孩子來找我,問我是不是可以在地質探討的課程之後,先教電學的部分,因為他的專題跟發電有關係,所以他想要先學習怎麼製作發電機。

這就是我一直想帶給孩子,也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教育理想。每個孩子進到校園,都很清楚的知道他今天的工作是什麼,他想要進行怎樣的學習,他應該跟誰約定時間,一起合作一起工作。最重要的是,他的學習是有方向的。

但是,這樣子的能力並不是一蹴可幾的,尤其是許多孩子不是從小就「自學」,而目前體制內的教學,也偏重於知識的給予,而缺少知識的探究,因此普遍孩子的學習慣性是需要跟著老師的腳步來學習的。

在我們共學團中,最近也有一位學生問到:「老師,我不知道怎麼自己讀書,你可以像過去的老師一樣,直接教我嗎?」

這樣的問題也讓我想起過去有個家長問我:如果老師不教知識的內容,那麼學生該如何學習?

記得那時候我回答家長的內容是:我認為我們教學單位要協助孩子的主要項目應該是「如何學習」與「如何思考」。

再換個例子解釋,我們到底是要給孩子一堆魚,還是給他一根釣竿,並且教他釣魚的方法?

現在由於現在世界上的知識量突然間爆炸到難以估計的程度,許多時候教學機構會擔心孩子的知識量不夠,所以會難以面對考試,所以就不斷的把更多的知識,想盡各種辦法【塞】給孩子,希望孩子可以通過考試,獲得社會上更多的資源,就好像要把一堆魚放在孩子的肩膀上,希望孩子這一輩子就不會餓死了一樣,但其實是緣木求魚。

其實自學也是需要學習的,在這裡,我們透過不同的學習科目,協助孩子進行反思與建立學習的步驟,最終養成一種學習的紀律,這些事情,初期的進展一定是非常緩慢的,因為要改變過去的學習習慣,是需要一些時間來打掉重練,但是只要有自學的能力與習慣,未來其實是更可以被掌握的。

藝術課 - 攝影之眼作品分享
指導 / 玟卉


林喬意《⽔中倒影》 (HUJI iphone7)


⾼粢芃《⽔中⽯頭》 (f5.0、1/60、ISO200)


劉光鈞《塑膠瓶》 (f6.3、1/320、ISO320)

蒙特梭利專欄 - 我們沒有不工作的自由
文 / 修毅 圖 / 修毅

回想我第一天當老師,除了有一些新鮮之外,我更多的是一種戒慎恐懼的感覺。我希望將我所知道的東西,一骨腦的全部傳給學生,又擔心講得不夠清楚孩子沒法理解。

等到我第一次進入課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的孩子根本就不太在乎我在說什麼,上課時間聊天、玩耍、睡覺的大有人在,想聽課的就是小貓兩三隻,但是教室混亂的程度,讓我們也很難有什麼進度。

最嚇人的是在請一位同學分享他在課本看到的內容時,我才發現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字是不認識的,而且他已經是八年級了,還是這個學校土生土長的學生。

怎麼會這樣?難道過去沒有老師發現嗎? 他過去到底怎麼上課的?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有一種自由叫做【不學習的自由】。

這太可怕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漸漸知道孩子的學習有不同的樣貌,有些是閱讀取向、有些是影像取向、有些則是動手取向,所以我們的教學不可以一陳不變,必須依據不同孩子的需求、狀況,給予適當的材料、方式,這樣孩子才會學得快又有效。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常被孩子問到的就是:「學這個有什麼用?我為什麼要學?」

傳統的回答可能是「這樣可以幫助考試、讓成績變好,就有機會進入好學校,享受到更好的資源」,但是這樣的回答卻是將孩子框到一個考試的圍籬當中,外面美好的世界就難以對他產生更多的影響。

漸漸的我發現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甚至是我們一輩子的學習,其實不見得是為了有什麼用才學。

就像我們登山,其實並不是為了許多背後的理由才來登山,而是在登山之後,每個人都可以發現登山對於自己的價值。

學習比較像是從為了滿足每個人的好奇心而開始的,最後經過抽象化的理解之後,這些經驗就會轉化成為知識,而知識就會有助於我們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但是如果沒有一開始的學習,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那裡有問題。

所以,我所推動的學習場域,對不起,學生沒有不學習的自由,甚至老師也不應該有不學習的自由。因為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我們才有能力來處理問題,才有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讓我們最終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種內在平衡的幸福感。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共學班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歡迎加入【一心書苑紛絲專頁
歡迎試讀、共讀,請填寫申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