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週六的親子營隊中,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勇於嘗試、發問、自我表達,年紀稍大的孩子,則會有許多的包袱,甚至連試一試也不願意。
營隊結束後我和親密夥伴討論,她給我的答案是或許他們對目前操作的主題沒有興趣,也因此不想嘗試。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的理由,我覺得我還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和我最近接觸的幾個個案放在一塊思考,我不禁會想,這些孩子是面臨什麼樣的壓力? 最近的幾個個案裡,孩子都有一些普遍的特性,本身非常優秀,他們總是在各種不同比賽中綻放光芒,老師們在看到各種比賽機會時,第一個都會想到這些孩子,他們也不負重望的帶回一張又一張的獎狀。家長看到這些表現,也會樂不可支,不論是透過社群媒體分享或是將獎狀張貼於牆上,總歸,孩子的優秀就是老師與家長的榮耀。 但是,這些榮耀卻慢慢轉變成孩子輸不起的壓力,他們沒辦法接受自己在某一次的比賽中沒有拿到獎項,也沒辦法面對考試成績名次退步,甚至無法接受在小考中的一個小失誤。
漸漸的,他們不願意再做更多的嘗試了,因為更多的嘗試都有可能帶來失敗,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讓自己的成就停留在最多掌聲的時候。 這些現象也可以看成【外在動機】阻礙孩子發展的模式,孩子在青少年階段更是在乎所有外在的眼光與評價,因此這些外在動機漸漸的轉換成一種壓力,他們長期的優秀表現,更是一種壓力,他們不知道有一天當他們不再完美的時候,外界的眼光與評價會變成什麼? 我們千萬不要說,【偶爾的失敗】根本就不算什麼,這些孩子未免看得太重了!但是對於許多長期不受老師重視的同學來說,這些優秀同學的偶爾失誤,可能是他們進行調侃的最好機會。而這些言語對偶爾失誤的同學來說,則會變成不可承受之重。 如何將這些外在動機 (獎勵與懲罰) 與孩子的學習過程脫鉤,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和家長用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每個表現,也是重要的。當孩子透過自由選擇,再負責任的去面對他選擇之後所帶來的自然結果,他就會學習用內在動機來看待每一種學習,這是孩子一輩子的禮物,因為所有的選擇都來自於他的意願,他是自己的主人,選擇結果的好與不好,都會由他去面對。因此,他就會長出足夠的能力與勇氣,去嘗試各種他真心喜歡的方向,這才是建構孩子個別獨特性的方法,也會讓他擁有面對自己人生的勇氣。 |
除了讀書、寫作業、背單字、寫評量,孩子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在學校,不論是在幼兒園、小學、國中、高中,孩子是不是大部分的時間都已經被嚴謹的佈局好,按表操課,一堂接著一堂的課程,每天輪番進行著。
想一想,有沒有開始覺得很恐怖? 『這樣的學習步調,如何帶出有創意、有思考力、而且自在快樂的人?』 我最喜歡五年前離開的教學場域,在那個國中部班群裡,孩子有所謂的『空堂時間』、『諮詢時間』可以選修。我不敢說每個孩子都善用著空堂時間,但那是孩子學習『面對自己』、『把時間的主控權交給孩子』的歷程。 我觀察到大部分孩子是很珍惜自己可以主控的『空堂時間』,孩子利用空堂作專題、發展社交互動、三五同好聚在一起做巨型大富翁、甚至練習樂器演奏。 那是很美好的畫面! 有時候,覺得家中三個寶貝的『空堂時間』挺多的! 不用徹底反覆寫著練習題、不需要趕著考試拿高分、更不必趕著上安親班、補習班, 空堂時間這麼多,可是,三個孩子挺忙的。 當然與同學玩網路遊戲,激烈廝殺一番,無傷大雅,但有更多時間裡,兒子各自有自己要著力的事兒,沒有電視機的我們,還是每晚要忙到無法太早就寢。 能夠依著自己的步調學習、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每一個人都是需要的!甚至是幼兒。最近有個機緣,陪伴幼兒學習、過生活,看著幼兒的每日課表,我每天總是反覆思索著:『三個兒子當時幼兒時期,都在做什麼啊?』答案是『玩!』 沒錯,無所不玩。紙捲、螺絲帽、橡皮筋、紙箱等等,每天就是忙碌的玩! 我好希望每個幼兒都能如此盡情的玩耍,無框架的探索,靜靜地體驗天氣的變化,及大自然的色彩,這樣五官的刺激得以充分。腦海裡不斷勾勒出心中的理想樂園! 如果一個孩子, 除了有能力與他人和諧相處之外,還能懂得與自己相處,並且自在, 相信在這充滿崎嶇的生命歷程中,他會是一個比較能獨立思考、有著豐富內涵,及快樂的人。而一個快樂的人也能夠在遇到挫折時,知道如何樂觀積極的向前邁進。 我們的學習現場啊! 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應該反思; 嚴謹充實的日課表,應該重新思考,這都是我們孩子需要的嗎? 這樣可以帶出孩子的創思能力、細膩的心思嗎? 讓孩子留一些空白時間,好嗎?
|
我的孩子名叫光鈞,現在就讀羅高一年級,回想當初他在國一下時,突然提出想要自學,我的心中有種摸不著頭緒的感覺,認為他讀的好好的,怎麼突然提出想要自學,一開始我有點難接受,也發現我比他還要害怕自學,因為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是真的不去學校,24小時都在家的自學。雖然很想支持他的勇氣,但我很害怕,害怕如果他自學後都在家裡,沒有同儕會不會更緊張和焦慮,而我們要如何陪伴他。找過宜蘭地區的自學團體,但都沒有合適的,在經過很多次的對話後,愈來愈了解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不同的可能性,用他自己的步調和速度來讀書,也有時間去嘗試新事物,雖然還是有點不安和害怕,但我們一起擕手走上自學之路。 傳統升學方式 我會把學測和分科測驗歸為一類,兩者均為廣為人知的筆試,這也是一般家長較能想像的升學方式,因為他們也是從舊制的「聯考」一路走來,而兩者最大不同,除了應試之外,學測多了「面試」的環節,不只書面資料需準備完善,口試中亦要言之有物,才能清晰地展現自己的能力,提高錄取機會。 為了先確定自學是否可行,他一個人在家會不會無聊,我們用一升二暑假最後四周的時間來模擬自學生活,看起來沒問題後,光鈞就開始自學。感謝Ongga阿姨費心幫光鈞找各科的老師,我們也討論既然要自學就要嘗試不同的事物,因此有了煮晚餐的課程、騎馬、浮潛和瑜伽課。光鈞一直都是很自律的孩子,一個學期過後,我們一起討論下學期是否要自學,雖然目前還可以,但好像就是缺少了什麼,當我們正在猶疑不決時,好消息傳來了,廖老師要成立一心書苑,當初光鈞自學時,就是廖老師教他自然,所以我們是熟悉的,有時覺得生命很有趣,就在我們躊躇不前之際,一心書苑成為我們新的選擇,讓光鈞有足夠的自學空間,又有一個支持系統,就這樣光鈞成為一心的第一批學生。 從國一體制內、國二上的完全在家自學,到國二下進入一心書苑,有一種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光鈞進入一心後,多了同儕,父母在自學中的角色就可以慢慢往後退,交給老師和同學。印象最深的是一心每二個學期一次的流浪活動,讓光鈞學習到很多以前學不到的,記得第一次流浪他們是全程用走的,身上只帶很少的錢,晚上要去借場地搭帳篷睡,以前的他會認床,在外面總是睡不好,然而在整個流浪的過程,因為太累完全沒有睡不好的問題,不管環境多惡劣,倒頭就睡。他們也從中學會請別人幫忙和互相幫忙,這是我們大人怎麼講都沒有用的,但當他們遇到真實的情境,內在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而且一步步的走在這個土地上,跟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有更深的連結。光鈞說他們搭便車時遇到一位在環島的伯伯,他的孩子是空軍,因飛機失事而殉職, 伯伯帶著他孩子的遺照一起環島,這個舉動令他感動。 在流浪的過程中每天都充滿未知和挑戰,晚上能否找到地方搭帳篷,一切在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在這五天四夜的流浪中都讓人充滿驚喜和感動。當然也有很多困難,但不管如何最後總會過去。當光鈞流浪回家時,我知道他變得不一樣,他到哪兒都能睡,不再認床,感覺一夕之間長大了。 一心書苑每位老師的用心,我都可以在光鈞身上看到,當然光鈞自律的特質,剛好可以在一心激盪出美麗的花火,一開始自學時還擔心沒有體制內的磨練是不是會影響會考成績,讓光鈞可能無法進入理想的學校,但很幸運的是廖老師和鈐鈴老師都是很有經驗的體制外老師,知道體制外的優點和缺點,讓光鈞的自然和數學,打下很好的基礎,而壯圍國中也挺力相助,最後光鈞以非常理想的成績考上他的所屬志願。 一路走來,光鈞的勇氣,讓他的國中生活多采多姿,也讓我看到自學其實沒那麼困難,發現自學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是兼顧學業和興趣。非常感謝一心書苑的成立,讓光鈞有機會學習與經驗到更多的可能性,擁有更大的開展。我覺得自學對大人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需要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同時也要能好好的陪伴孩子,所以需要做好準備,尤其是心態上的準備,不管是大人或孩子,愈充分的準備,就愈能享受自學的樂趣。 |
記憶中的咖啡館 時隔多年,再次回來這裡, 人們和小鎮一如往常,不過卻不見那間咖啡館的影子... |
#招生對象小五至高二
自學的時代,正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好機會,更是奠定孩子基本生活需求能力的好時機。實驗教育一詞即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之多元文化、信仰及多元智能;課程、教學、教材、教法或評量之規劃,應以引導學生適性學習為目標。 一心書苑的召集人廖修毅老師,於今年7月取得美國AMI第一屆「蒙特梭利12-18教師」認證,目的是為讓宜蘭地區的青少年擁有不同學習管道的機會,蒙特梭利理念呼應實驗教育定義裡的以學生為中心,在一心書苑,學生是主角,他們自主決定學習項目。 👉來一心書苑有機會獲得👈 #軟實力
#硬實力
當日接待2組為上限,趕緊把握機會認識一心❤️ |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中學共學團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分迎加入【一心書苑紛絲專頁】 歡迎試讀、共讀,請填寫申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