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月刊

2024.11.13
一心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協會發行
發行人:廖修毅 編輯:王貞勻 

【發行人的話】- 比文化交流再多一點
文 / 廖修毅 圖 / 編輯部

與俄羅斯 Fly High Montessori Academy 的交流結束了,這一次的交流讓我們看到神秘的俄羅斯的其他面相,至少對我而言是這個樣子的。

要促成這個計畫,其實需要許多不同的能量,這也是當初思考籌辦移地教學的原因之一。

當然,文化交流本身就有增加學習環境的多樣化的好處,就算是在台灣本地的移地交流,也會有許多的不同刺激,過去幾年一心書苑分別跟台灣幾個蒙特梭利學校與偏鄉進行交流,都可以得到這樣子的刺激與好處。這次與俄羅斯的交流,更帶給我們更大的差異,光是語言就是很大的挑戰。不管是大人小孩,都要在英語以外的模式下想辦法交流,除了讓彼此雙方的孩子知道,如果大家都會講英文的話,溝通可能會方便許多。另一個概念就是,說不定我也可以學學俄文/中文。

除了交流實際上帶來的效果之外,對主辦方的我們來說,其實有更多的學習目的。

因為我們的學生總召們必須規劃所有的行程,對他們來說,這是一項練習,再排定行程之後,還要跟老師們不斷的對話,確認每個細節都能夠如期執行。

在文化交流當中,有一個橋段是微經濟的交流,我們的學生要負責主講,教俄羅斯的朋友們做一些我們平常微經濟專案在做的工作。老實說,因為語言的隔閡,效果多少都有一些打折扣,但是孩子們在行前的投入與準備,就是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真實工作」,讓孩子有機會多一點點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週四的晚會之前,Anna告訴我他們的孩子都很害羞,可能不會有上場表演。也因此Anna自己準備了一首俄羅斯的曲子跟我們分享。她說這是第一次在別人面前正式的演出。但是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這個晚會是我們設計的橋段之一,也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都做了準備,不論是主持人、DJ,他們都想要努力將這個晚會辦好,孩子們有變魔術的、熱舞的、唱歌的,雖然沒有每個人都上台,但是現在上來表演的熱烈狀況已經比過去幾年好很多了。(當然老師的示範也很重要)

到了山上之後,我們在武陵農場幾乎每天都唱歌、開檢討會 (community meeting),最後連俄羅斯的同學,也都有發言、唱歌的表現,Anna告訴我,這應該是他們已經將這裡當成他們的家了。

隨著俄羅斯的朋友們搭著飛機回到他們的國家,這個交流活動似乎先告一個段落了,但是也是預言著我們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交流可能性,Anna已經告訴我明年他們會主辦這個活動,換成是我們有沒有這個勇氣到未知的國度去感受。

他們回去的當天,莫斯科就下雪了,Anna 跟 Nikolay 都分別分享了他們的雪景照片給我們,似乎在吸引著我們要趕快準備。今天的上課,在工作時間中,有兩個孩子已經特別注意英文的學習,看起來這個交流活動還是在潛移默化當中,又給了孩子一些學習的動力。

移地交流——與俄羅斯朋友的美麗邂逅(上)
文/王貞勻  圖/王貞勻、編輯部

腦海中的想像與真實經歷的體驗真的很不一樣!甚至完全不同!

當我經歷愈來愈多將計畫實踐的滋味,就不在滿足於腦海中的想像,也不容許自己經常性的三分鐘熱度,因為既然要體驗生命就要「玩大的!」

這次的移地交流從半年前修毅老師和他在美國AMI受訓認識的一位俄羅斯同學Anna討論起交流的可能性,很快地我們十月底圓滿落幕為期兩周的交流。行前和一心的學生共同準備活動內容,一步步發想、修正、優化,過程中看到大小孩愈來愈能夠主動提出內容的漏洞,換位思考對方可能的需要,並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看到幾位大孩子想要貢獻一己之力,他們想被看見,也想融入團體;當他們完成一項工作時,會興奮地找老師分享,並尋求認同。

小學生則是滿臉新奇看著學長姐工作,並在學長姐尋求幫助時投入工作,當然有些工作人人搶著做,有些需要多次邀請。每每有大活動即將來臨,教室裡所有人不論各司其職或並肩合作,專注投入工作的樣貌總讓人感到欣慰。迎接俄羅斯朋友到來前,我給自己的最後一份任務是手繪一幅小旗幟,準備在機場接機時使用。雖然最後工作調動我留守學校,但交流第一天我帶著一心學生走到校門口拿著小旗幟迎接,那一幕真是有趣!大家都很害羞,卻還是流露滿滿的興奮與期待。每一瞬間其實都讓人有所成長,這就是擴大舒適圈的過程,即便只是我嚷嚷要學生再往前站一點不要害羞,他們也試著做到了!

俄羅斯朋友用維力炸醬麵開啟在台灣的第一餐,吃維力的方式就是第一個文化交流,為什麼會有兩個碗呢?因為一個要裝湯,一個要裝麵哈哈!也很開心當天就收到了俄羅斯小孩送給我的泡麵、巧克力和糖果,他們都很大方呢!

每天都有組別需要擔任廚師為大家準備晚餐,順帶一提從我去年學會開車後,就將這項技能發揮的淋漓盡致。這次我主動擔任司機每天載學生到超市買食材,我很喜歡這個環節,短短路途中,我一直感受到車內孩子們開心又興奮的情緒,俄羅斯小孩來到異國的那股強烈好奇心也總是吸引我的目光。抵達超市後,大家各奔東西去找需要的食材,結帳前俄羅斯小孩流連忘返在他感興趣的商品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Maxim,當時他指著榴槤和椰子問我好不好吃?我告訴他榴槤不是台灣本土的水果,但他眼睛發亮表示他想買,接著我請店員幫忙挑選一顆適合現吃的榴槤。還有一次要為美食PK賽買食材,我們除了講英文溝通,時不時會需要手機翻譯語言,當時他們想買醃漬黃瓜、香腸和類似泡菜的蔬菜,但我們所在的超市沒有他們真正想要的。飲食是另一場有趣的文化交流,也引起我對他們日常飲食習慣的好奇。


交流第三天,雖然是下雨天,但我們依舊出門走草嶺古道,我帶著全部的人一起搭公車和火車前往目的地,過程我需要使用英文布達所有訊息,還要講中文讓台灣的學生理解,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翻譯經驗。「真實事件創造練習的機會」,我認為這是引發自我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為在日常中有某項能力的需求,進而促發我去精進學習。途中發現俄羅斯的其中幾位小孩很會把握時間找樂趣,在月台等車的空檔,他們就拿起飲料瓶玩立瓶子遊戲,不一會兒大家就熱絡的一同玩耍。在去程的火車上俄羅斯朋友被窗外的大片海洋吸引。回程我們在火車上又玩了一次立瓶子,和小孩玩在一起時能夠很快拉近彼此的距離。這天我們在細雨中一起呼吸新鮮空氣,享受大自然的一切。


不論是什麼活動,「環境的整潔與營造」是會直接影響人們情緒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我認識的蒙特梭利教育中,學校舉辦活動的目的除了人際交流、文化體驗與學習新事物,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一起為所處的環境貢獻」。如何藉由引導啟發學生願意為環境付出的內在動機與身體力行,是我這兩年在教育現場看到學生非常需要練習的能力。交流的第四天,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將教室與周遭環境打掃乾淨,期間雖然仍有些學生帶著現有的習性拖延或無法配合工作,但其他願意行動的學生可以有效率且兼顧品質的完成任務。在整理好環境後我集合大家,我想透過表達感謝和讓每個人去感受環境整潔所帶來的正向體驗,引發他們願意繼續為環境付出,這是當時我認為有機會推動學生共同維護環境的引導方式。

啟發我思考的還有一個小活動「文化大亂鬥」,為什麼不同地區或國家的文化會吸引人想去認識甚至深入探討?我的答案是我很好奇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怎麼過生活?當我收集了愈來愈多不同人的生活觀念與方式,我就擁有資料庫可以在我的生活當中去創造和體驗,這樣拓展生活的方式很吸引我。

第五天的圍圈會議是很重要的儀式,大家坐下來回顧一整週所發生的事。圍圈是練習自我表達的最佳時刻,在無數個圍圈中我發現當自己願意放下好與壞、對與錯的評價想法後,就比較能夠客觀去說明自己觀察到的面向。勇敢表達環境中需要改善之處,更進一步如果可以在他人給予自己建議時,去思考他背後真正的動機,是為了幫助我成長還是只是想評價我?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去接收他人的回饋,就是在練習和自己有品質對話的第一步了。

教養大哉問
文/廖修毅 圖/廖修毅

最近在和Tiffany討論寒假營隊時,她分享了一位家長遇到的問題:孩子問媽媽,讀書真的有用嗎?真的能幫助我找到好的工作,或提供穩定的收入嗎?

雖然這個問題沒有帶出孩子和媽媽當時的情境,但我們可以猜測,或許媽媽在回家後看到了生活帳單的壓力,或因為當天的職場挫折,無意間抱怨了幾句。飯後,媽媽催促孩子寫作業,並提醒他「如果成績不好,將來生活會艱難」。孩子則可能觀察到媽媽的生活並未如預期順遂,便提出了這個疑問,讓媽媽一時無言以對。

在我們的會議中,我們回到學習的本質來思考這個問題。

蒙特梭利的視角

蒙特梭利博士強調,人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需要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學習的意義,不僅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而是讓我們找到精神層面的意義。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確認人生的方向,正是幸福和快樂的基礎。學習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選擇和修正的過程。透過這樣的方式,孩子逐漸找到內在的動力和興趣,而不僅是追求分數或外在的成功指標。

當孩子的學習從內心出發,他們才會對學習保持興趣。這樣的學習歷程,幫助他們了解什麼事物能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而無法滿足需求的學習體驗,也會自然地被內心淘汰,這是正常的過程。

當代教育的挑戰

然而,目前的教育制度強調考試成績,以此衡量學習效果。這導致學習的目標變成追求分數,忽略了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內在需求。教師和家長往往依靠分數來衡量一切,而忽略了觀察孩子的興趣與性向。蒙特梭利的教育培訓中強調,透過觀察可以理解孩子的興趣。例如,喜歡數學的孩子會自發地投入大量時間「研究」數學,喜歡社交的孩子會利用時間與同學交流,熱愛藝術的孩子則會隨時隨地拿出畫筆創作。這樣的觀察幫助教師和家長為孩子創造支持他們興趣的學習環境,避免成績壓力引發的挫敗感,讓學習成為一段愉悅的探索旅程。

理財教育的缺口

不僅如此,當代許多家長在理財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也相對薄弱。過去的教育中鮮少談及理財的重要性,導致許多成人在財務管理上缺乏基本概念:如何區分「需要」與「想要」?如何管理家庭預算?如何投資以實現財務增長?這種缺乏使許多家長只能在網路或社群媒體中尋求財務建議,導致儲蓄不足或盲目投資,最終增加了生活的財務壓力。

教育的終極目標

真正的教育應該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保持好奇心,並具備獨立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孩子應該學會如何與他人協作、如何關心弱勢、並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並懂得如何自我管理,包括財務上的獨立。

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因此,如果孩子問:「讀書真的有用嗎?」建議可以這樣回答:

「學習不能保證你將來會有一份好工作或高收入,真正的學習是讓你不斷探索各種事物,幫助你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當你找到目標,你會更有動力學習和投入,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時,學習理財也是自我獨立的關鍵。不是一定要賺大錢,但如果你能夠透過管理財富,支撐你的理想生活,那將是非常棒的結果。」

【重要記事】
  1. 【海外交流啟動】
    俄羅斯 Fly High Montessori Academy 的朋友回去莫斯科了,但是也代表著新的交流正在開始。
    明年換他們邀請我們過去莫斯科,接下來會激起什麼火花呢?請繼續看下去!
  2. 【試讀規劃】
    如果您有想讓孩子一心書苑來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來重新找到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
    歡迎在我們期中假之後,也就是申請可以在2024年11月18日以後進行試讀體驗。這學期一心書苑已經有宿舍,也歡迎外縣市的學生可以在宿舍住宿並試讀。
    試讀請先填申請單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歡迎加入【一心書苑粉絲專頁